首页 >> 毛竹

青海生态立省大美壮丽草原中甸茴芹

发布时间:2022-07-29 15:01:00 来源:民生农业网

青海:生态立省 大美壮丽草原

大美青海的壮丽草原。本报记者?张小影摄

10月10日消息:初秋时节,我们搭乘京藏列车奔赴青海调研采访。当列车攀爬上青藏高原,乍现眼前的青海湖带给人不期而至的惊喜。乘客们纷纷举起相机——窗外绿草如茵,远处的青海湖像一条碧蓝色的缎带。

辽阔美好的风光,令人们由衷发出对“大美青海”的第一声赞叹。随着调研采访的深入,我们慢慢发现,青海还有更加辽阔的大和更为深邃的美。

比天地更大的,是人的胸怀

在西宁市的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我们第一次领略到青藏高原的广阔。

俯瞰三江源大型沙盘,馆长徐杰用激光笔示意着,一滴滴水是怎样从冰川滴落下来,形成涓涓细流,融冰雪,纳千湖,汇百川,流淌成畅遂的生命长河。

在沙盘上饱览全景之后,我们真实地踏上了三江源的土地。三江源自青藏高原腹地向东绵延数千里,占地39.5万平方公里,超过青海省面积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和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和15%均源自这里。如果说3条大江河是中华大地的巨大血管,滋养着中原沃野、江南水乡,那么,三江源就是生命的源头、母亲河的母亲。

“三江源既是江河源也是气候源,保护好这片土地,对全球气候和江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说。正是对这一份重大责任的理解和承担,青海毅然作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选择,既要“美人之美”,也要“美美与共”。

“把生态保护好,是青海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贡献。同样重要的是,推动青海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建设并进入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总的目标。”青海省省长郝鹏如是说。

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跑道上,等待着青海的征程却颇为复杂——

青海很大,面积7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省;青海也很小,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884.5亿元,仅占全国的千分之三。

青海很富有,坐拥“中华水塔”三江源和柴达木盆地“聚宝盆”;青海也贫穷,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集,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只刚刚超过全国水平的六成和七成。

一肩扛着保护全民族生态之源的重任,一肩扛着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渴求,青海没有在困难面前逡巡观望,而是把责任当成动力,在履行责任中找寻机遇。

为推进“生态立省”战略,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取消了三江源地区GDP考核,建立了新型绿色考评机制;在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同时,规划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生态保护的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共赢之道上,青海正朝着同步建小康的目标奋力奔跑。

比风光更美的,是人的精神

当汽车在格尔木通往察尔汗盐湖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看看窗外,道路两侧的植被越来越少,直至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然而,青海的美充满了绝处逢生的意境,正如盐湖的出现。

察尔汗盐湖由9个小盐湖组成,位于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因富含钾盐矿物,曾是我国唯一的钾肥基地。这里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蒸发量却是其140多倍,不仅极度干燥还严重缺氧。盐湖集团副总裁谢康民一干就是30年,“我们最初只是开发跟盐有关系的产品,从钾盐里析出氯化钾制作钾肥。”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紧缺,钾盐开采的用水量却相当大。为使开发速度和资源供给达到平衡,盐湖集团提出“再造盐湖”,通过水运管道把生产氯化钾排出的卤水回灌到干盐湖里,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在盐湖钾工业基地,我们见到了被称为“新战场专业户”的副总裁李浩放。他刚打完钾盐开采水循环的攻坚战,带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采船,马上又转战到钾工业的“新战场”。李浩放说,氯化钾的产品层级比较低,附加值也低,过度开采是对资源的浪费。为此,集团力推钾肥工业向钾工业转型,钾产品已从单一的氯化钾扩展到7种,延长了产业链,增强了竞争力。

“压力山大啊!”李浩放说,“钾工业所有项目2006年同时上马,从业务、到、监理、联系供应商,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在盐湖地区搞化工本身就是第一次,再把这么多化工装置整合在一起也是第一次。”

其实,谢康民拥有一个更不平凡的“新战场”。钾肥生产排出的废液老卤中富含氯化镁,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液,谢康民正是金属镁项目的总指挥。在园区的露天大展板前,谢康民戴上墨镜,手执1米多的长竿,迎着灼热的日光,向我们描述镁工业循环的蓝图。“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立足盐湖并依托柴达木盆地的矿产资源,将实现盐化工、煤基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及冶金多产业间融合发展。”

“人之一,我十之;五加二,白加黑”“得一份地利富钾天下,占一份先机镁不胜收”……,振奋人心的标语在繁忙的工地上十分醒目。从以氯化钾为单一主业到多层次立体式开发,盐湖人的拼搏把盐碱荒滩变成了创业热土。谢康民笑言,“我们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追求!”

青海发展方式和发展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为经济建设层面,在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眼里,还有5张熠熠生辉的“青海名片”——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和三江源国际摄影节。这5项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在展现大美青海的同时,还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开放包容的形象。

吉狄马加说,“在同步建小康这个共同的目标面前,每个省份承担的任务、需做的贡献和实现的方式各不相同。青海选择的路径,就是把生态立省作为贯穿始终的执政理念,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和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

比海拔更高的,是人的福祉

从西宁通往青海湖的109国道途经湟源县时,公路两侧是大片的苗圃。据说每年春天,来这里买松树苗的车都会排起长龙。

走进苗圃,我们偶遇农妇李文花。她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几年前把自家的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树苗,每年可收入1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李文花的爱人外出打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年过半百的她就在家门口的苗圃合作社里锄草护苗,每天能挣60元。李文花笑得合不拢嘴,“这不是生态立县了嘛。”

湟源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王希瑞说,湟源县的生态条件适合培育种苗,西部高海拔地区生态建设的种苗需求量很大,县里流转了1460亩土地,建成和平乡千亩种苗产业基地。育苗头3年盈利少,湟源县就按每年每亩地600元对农民进行补助。如今,一亩苗圃的收入超过种粮食的10倍,农民尝到甜头,育苗的积极性更高了。

小小的种苗蕴藏着生态良好、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平衡之道。青海省把生态建设与多个方面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共享同步建小康的喜悦。首先是扶贫,探索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帮助特困群众初步减贫;第二是城镇化,将生态建设、复兴开发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第三是依托生态经济,做优存量产业,做强增量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这条新思路在发展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红绿相间的枸杞地一望无际,地里一支来自外乡的采摘大军正忙碌着,地边摆满了一筐筐散发着清甜香味的鲜红果实。6年前,龙羊村村民马学军在政府扶持下成为头一批种植枸杞的人,如今他家年收入超过30万元。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龙羊村已然成为劳务输入的重地。马学军说,“今年我请了70个采摘工,四川、广西、福建、云南、贵州人都有,全住在我家的院子里。”

这条新思路也在发展数据上得到了肯定。2012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66.3元,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64.4元,增长16.4%。以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的“生态立省”战略,终将在人民群众中凝聚起最广泛的支持。

青海,山宗水源,地大物博,甘于奉献,滋养全国,可名为“大”;?生态立省,美人之美,同步小康,美美与共,堪称为“美”。

肾虚吃药可以治好吗

锁阳固精丸对早泄有效果吗

同仁堂锁阳固精丸有什么疗效

赤鹿他达拉非助勃效果

肝肾阴虚引起的潮热多汗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